查看 51 回复 0

3 个软件部同事裸辞创业:我们靠什么从一无所有走到现在?

577

主题

1

回帖

233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33
发表于 2025-9-10 14: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人问我,创业最幸运的事是什么?
  N$ L2 X& D- n* v; ?# N8 L8 [( O0 G
我总会笑着说:“是一开始就遇到了两个‘对的人’。”
" o% }% u8 f+ D
) @/ r; L0 J% B3 k* s. T- C, y8 ~; \我们仨,曾经是同一家公司软件部的 “苦命搭子”—— 整个公司就我们部门赚钱,每年利润都要补贴其他亏损部门,干了两年,手里没攒下半点余粮。后来找老板谈股份,想让付出和收获对等,结果被一口拒绝。" `" ?( a, T5 ]8 M" ]7 K- \

( B3 T6 \0 X8 n5 x2 N# q8 h5 `5 T那天晚上,我们在公司楼下的小酒馆喝到半夜,部门老大(后来的创业带头人)拍了桌子:“与其在这当‘输血包’,不如我们自己干!”! P5 E  P8 x9 [/ y

  ~# |8 k% p1 C8 Y$ i我和老三(当时的美工)几乎没犹豫就点头了 —— 毕竟一起加班改 bug、一起扛项目压力两年,谁的脾气、能力、底线都摸得门儿清,这种 “知根知底的信任”,比什么都珍贵。- z9 }2 O9 R; r
: V5 Z8 d6 Z, J+ s, b  l
一、3 人团队:没有 “完美配置”,只有 “适配起步”9 p4 N, x( x6 N  }8 F+ G1 K1 u
: g# l( ^* m- _/ |1 ~2 s- v- @. f
一开始我们就是 “三无团队”:无资金、无资源、无经验,连能力都是后来 “赶鸭子上架” 练出来的。但角色分派没费半点劲,全靠 “人岗匹配” 和 “彼此认可”:( o* \5 h  s8 L# z0 r

. X+ J( U' [+ h$ ^) f老大(前部门经理):扛下 “掌舵” 的活,占股 70%( e5 L% O+ \3 T4 P6 e+ m

% K9 u& E! i& j  j他在原公司就管着整个软件部,懂协调、能扛压,还比我们更懂市场规则。创业后自然接过 “大管家” 角色:管财务(一开始就一张 Excel 记流水)、抓管理(3 个人也得有分工节奏)、跑市场(第一次见客户紧张到忘词,回来对着镜子练了一下午)。) y% B4 y5 b% f$ F) A6 y
" S6 u( H3 _1 {2 e* @3 e/ \
70% 的股份不是 “漫天要价”,是我们俩一致同意 —— 他不仅是发起者,更是承担了最多风险的人,要拿主意、扛亏损,这份权重,没人有异议。
' H% c$ ~' V" `  b: S
  U7 T) a( B) Y. _5 B- Z5 a0 {8 L我(前技术骨干):死磕 “产品和技术”,占股 20%
7 H3 |, N2 t3 V
5 y6 S' S; Z% D+ i" P1 _以前在部门里,我是改代码最细、对产品逻辑最较真的那个。创业后,从画产品原型到写代码,从测试 bug 到对接用户需求,全是我的活。一开始根本不懂 “产品思维”,用户说 “不好用”,我就熬夜改;技术卡壳了,就抱着教程啃到天亮。
: b9 r( U% `$ |6 z
1 d; R& S- F( r; o7 r# S20% 的股份,是对我 “技术兜底” 的认可 —— 团队可以没有华丽的策划,但不能没有能落地的技术。
% K' x0 Z. F. ]' n3 s* S  S) Q" U, N* J5 u4 q
老三(前美工):承包 “杂活”,占股 10%9 b6 z8 _$ U! M  W

9 I% b+ c5 e, {( j+ C6 Y& ?他原本只负责设计,但创业初期没人手,他主动扛了策划(写活动方案、做宣传海报)、行政(租办公室、买办公用品)、甚至后勤(给我们订外卖、收快递)。别人问他 “会不会觉得亏”,他说:“团队就 3 个人,哪有什么‘该做的’‘不该做的’,能把事做成就行。”; ~; a6 W7 S6 T; z7 q

0 Q1 t0 N9 q+ I$ o/ r' G10% 的股份,是对他 “补位能力” 的尊重 —— 创业初期,“多面手” 比 “专才” 更重要。
" U; Z! ^0 I3 n$ y* V. }/ }1 L3 d6 _; o) o8 b5 r$ X/ @
二、能走下来的核心:千年 “六和敬”,救了我们的小团队
9 i! T5 k5 F/ {  T- Y: r. s/ |- Q' k' M7 P, t) Q
现在回头看,我们没闹过一次矛盾、没放弃过一次,靠的不只是 “兄弟情”,更是无意中契合了古代寺庙的 “六和敬” 准则 —— 后来才知道,这也是稻盛和夫缔造两家世界五百强的核心逻辑。
1 E$ o$ g- t) S
) s5 u4 [7 u1 M; M/ m% D5 A* z; ^这 4 点,尤其适合小创业团队:
( A/ e' C$ n+ e$ P8 m, _+ ~; z8 S& s/ H1 K% S( V: p
口和无诤:不吵架,只解决问题
3 d6 s0 `, k# x$ F& E/ c& n; i0 [0 w
我们从不说 “你错了”,只说 “这事这么做会不会更好”。比如我想做复杂的功能,老大觉得用户用不上,我们不会争,而是一起找 10 个用户问需求,用数据定方案。创业本来就难,吵架只会内耗。3 Z' w& X. l9 U0 [( d2 V
' Q" l/ w# A& g3 t( E$ ?
意和同悦:目标一致,再苦也有劲
( L7 v5 Y0 ?# E9 \9 M. D5 T, r% v5 L/ t1 l. `
一开始我们就达成共识:“先活下来,再谈赚钱”。所以没人计较 “加班多不多”“工资高不高”,反而会因为搞定一个小订单、优化一个小功能一起开心。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再难的日子也有盼头。
6 J+ W7 F8 q7 {+ }( u
' y% }8 u: f( z0 j7 g见和同解:价值观不跑偏2 ]' B! O' y, H1 M* `/ z+ Y

% G2 m5 z' e& b' V5 x有次客户想让我们做 “灰色地带” 的功能,给的钱不少,但我们仨没犹豫就拒了 —— 不是傻,是一开始就约好 “不赚黑心钱”。价值观一致,才不会在关键路口走散。
6 A+ P7 V7 ^' |" r
3 M( \& S) X& o* K利和同均:分配公平,没人心里失衡
0 Q  |* C# f1 ?" j! i. t; d! B& D$ k; f/ P/ J
我们的股份从一开始就定死,后期哪怕招人、融资,也没动过 “重新分股” 的念头;赚了钱,先按股份比例分,再留一部分做公司储备。公平不是 “平均”,是 “多承担多收获”,这样每个人都踏实。
! ~, `, Q9 W7 G; N
/ T$ f) Z/ b$ r5 _% B2 o- `最后想说的话
" ]5 }" [( W& y% w4 n0 ~  L4 b' J* V/ A" f
很多人羡慕我们 “没矛盾、能成事”,但其实我们一开始也 “一无所有”—— 没经验、没资源,甚至没多少能力。
( O2 t$ p8 s9 X1 r( [# g7 U* X/ n3 G1 U8 \, b
创业不是找 “最厉害的人”,而是找 “最同频的人”:彼此了解、愿意成长、守住共识。就像 “六和敬” 说的,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哪怕只有 3 个人,也能走得稳、走得远。7 C* N: k% o. C& u! x

. E; F: T- V, _7 `0 R如果你也在找创业搭档,不妨先问自己:这个人,你敢跟他一起扛亏损吗?你们对 “怎么赚钱、怎么做事” 的想法一致吗?( o* C, i8 l& [  X9 Y& o& g

$ |+ ^% m" n( _$ g9 A毕竟,创业这条路,风雨同舟才走得远。
4 T; |  S# ?: k. S/ d  g; Q6 H/ b* ^6 J  W7 h; M
7 X6 ~# b; x* Z1 T/ b
(一学员朋友写的文章)
$ B$ I6 O  n* T; ~! e& ]
6 J0 _: ]' V"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