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0 回复 0

鬼谷子摩篇第八:原文与翻译

364

主题

1

回帖

130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04
发表于 2025-3-11 14: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鬼谷子《摩篇第八》的中心思想是揣摩人心,通过创造先机条件让事物自然照着自己的思路去发展‌。
3 u+ V0 u! E9 }4 }. ]$ S1 _$ [
原文:2 l- R3 c; F7 h0 p

% {; u# B  \  A) T!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所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应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
* l; u, |2 F# V

! N4 z7 o1 h6 L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謟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y7 s- B4 U' O" E, _
- C; m9 P4 N# t- [6 g( Z
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
* ~( j/ G1 r1 _; Y. _, c8 ?1 N: U+ t% s  Q" n' _  @- i
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5 ~/ l- j! r; y' e& ^+ E) T* J
* g' m+ Q' b5 U9 a8 m6 W译文:2 x) @, }' S7 @" u2 ^4 @

( k& D' ?! w9 R( a摩意术是揣情术的延伸。揣情的目的是让(对方的)内心真意与外在显现如符一般契合。运用摩意术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做到隐秘。摩意术要悄悄运用,从顺应对方的欲求出发,测试、探求对方的隐情,对方的隐情(真意)必有反应。只要对方隐情有应,己方就有施展空间。(得情之后)要悄悄脱身,就是堵塞(自己的)漏洞,隐匿(自己的)痕迹,虚伪(自己的)表现,收藏(自己的)真意,做到人所不知。这样既能达到功成,也无后患。己方(顺应对方欲求)摩取,对方就会以真意回应,如符相合。(己方)根据对方的真意谋事,就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了。
6 ?3 P, i  E& }/ h" e6 ~- r7 A) X6 w' k- ?# a
古时善于运用摩意术的人,如持钩前往深渊边沿钓鱼,上饵投钩,必然得鱼。所以说,(这些人)主持政务时天天成功,众人却不知为什么;主持军务时天天战胜,众人却无从畏惧。圣人筹谋于暗处,因而称为“神”;圣人成功于明处,因而称为“明”。(圣人)主持政务时天天成功的原因,一个在于累积德行,百姓无不安于享受德行的利益,却不知为什么会得利;一个在于累积善行,百姓无不循依善道,却不知为什么会有善;天下因此将他(圣人)视作神明。(圣人)主持军事时天天战胜,且常常是没有作战,没有花费,百姓不知道为什么会归附他,为什么会畏惧他,天下因此将他(圣人)神作神明。: e6 @$ D" [/ a- F
! n4 V  A% _1 u3 H6 o2 L
摩意术种类繁多,有用平的,有用正的,有用喜的,有用怒的,有用名的,有用行的,有用廉的,有用信的,有用利的,有用卑的。使用平术,可以让对方安静;使用正术,可以让对方适宜;使用喜术,可以让对方愉悦;使用怒术,可以让对方激动;使用名术,可以让对方扬名;使用行术,可以让对方成就;使用廉术,可以让对方自律;使用信术,可以让对方守约;使用利术,可以让对方满足欲求;使用卑术,可以让对方韬光养晦。由此可知,圣人所使用的法术,众人也都具有。(众人)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方法不当。1 X/ ^% S9 z( o& d& e* r
) O% g' C/ |- @" g: N
谋划时最难做到的是周详严密,进说时最难做到的是全被听从,行事时最难做到的是必定成功。要做到上述三点,只有圣人才能胜任。所以,谋划时务要周详严密,进说时务要选择(与己)志意相通的人,此所谓,内结其心,方能无隙。若想达成事情,必要合于数理,所以说,大道(捭阖之道)、数理(揣摩之术)与时机三者不可或缺。进说时要让对方听从,定要言中对方隐情,所以说,情投意合,才能被听从。
! e. V4 M9 f: m2 D. C2 G5 Y5 o9 X. K# ]. L
物以类聚。抱柴就火,干柴先烧;平地浇水,湿处先浸。这就是物以类聚,相互感应,以此类推情势的发展趋向,一般无二。此处是说,(对方)隐情回应(己方)外摩手法,其回应符合其真意,道理也是一样。所以说,(己方)使用与对方心中类似的象来摩(对方的)意,怎么会有不相应的呢?(己方)使用对方的欲望来摩(对方的)意,怎么会有不听从的呢?所以说,(这是)只有圣人才能使用的道术。防微杜渐,就没有迟悔;功成不居,就没有拘束;长久持守,就能够成功。% U' w- t1 O$ G
! x! a) X0 h+ G6 K: B& k"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