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 j) P: s w6 H! b( T6 S; e3 V
(1)
0 m, }, e! P9 ^1 z% s, J原文:+ Z. K2 N: _3 |1 S5 f
- V8 R4 W8 ]- t4 x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伺言也,若声与之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q4 ?# t+ }5 y6 B
9 S- M2 X& ~$ I- v% Y& k/ O% |
译文大意为:* u3 N h, J( Y8 o# i2 G" p
% k: {$ |; P% V' ^/ Z要认识事物的起点,首先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深刻了解自己,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人。自我认知犹如比目鱼的成双成对,而理解他人则如同声音与回响,两者相辅相成。洞察言辞应如磁石吸引铁针般精准,舌头品尝骨头般细腻。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做到不露痕迹,却能迅速把握实情,如同阴阳互补,圆方相生。在未见具体情形前,我们用圆融之道引导;在已知情况后,我们以方正之态应对。无论进退周旋,都应遵循这一原则。若不先进行内省自察,我们无法正确引导他人,处理事务也会缺乏巧妙。这便是“忘情失道”。而当我们先明确定位自己,再去引导他人时,策略虽无形却能有效,不露痕迹却能掌握关键,这便如同“天神”一般。
) {+ n1 u+ u3 T, c w- \6 E" C W: x+ a1 `1 @) ~1 E
(2). v& m* `8 a( p" h) g# [* U8 J/ Q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但真正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中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能够恰当运用这句话的人,就如同“天神”一般,虽然不能说他们能名留青史,但在他们所在的领域,一定是备受尊敬的人物。; W) t) X/ j L3 Q/ d) k. h( e3 W
. _3 s3 ~& K: `. h
要想成为这样的人物,必须将自我认知与洞察他人相结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拥有哪些优势,存在哪些不足。然后,我们再去了解他人的优势与不足。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定位准确,那么,想要在一段关系中确立优势,就要学会用自己的优势去弥补对方的不足,用自己的长处去补足对方的短处。这样,在交往中我们就能游刃有余,既展示了我们的优势,也帮助对方提升了。如此互利互惠,关系自然稳固而和谐。: f& a3 S% |7 Y5 y
' N+ b0 a8 Q. W7 ~" n k
结合前面的章节,我们了解到了解他人并非易事,需要耐心与细心,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倾听与沟通,不断深入了解他人。把他人视为自己的镜子,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在相互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轻易评判他人,而是在理解与包容的基础上,寻求共识与合作。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且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 P0 d6 V% P9 O. ~$ j/ j- h
k8 l4 i* n \7 A0 l(3)
( |' W% f9 _% b) ]5 l G. B& ]8 u6 I3 H2 r8 y, f% b% L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确实是一项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中不断学习与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便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的人际关系中。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还是职场上的人际关系,我们都能应对自如。而这一切的基础,便是学习对自己与他人深刻的了解。8 i5 U3 y# Y/ |- n e; w" h
- R8 g. y4 M Z+ ?
古圣人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他人的长短善恶固然是一种聪明,但若能既了解他人又自知,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0 v+ {* x2 k, x# q, `7 j6 U' K2 g
. t: T& f1 d" ^- Z最后,我将我所学且仍在“悟”的四句话送给大家:第一句,“把自己当成别人”。第二句,“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把别人当成别人”。第四句,“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四句话的深意难以一言以蔽之,但大家可以从我前面所写的章节中寻找一些启示。
! z/ e% I7 S! V2 d,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