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鬼谷子》,不少人都觉得这书特玄乎 —— 尤其是 “纵横思维”,总看得云里雾里,好像跟咱们日常职场没啥关系。
其实哪有那么复杂!说白了,鬼谷子的纵横思维,就是教咱们在职场沟通里别 “一根筋”,要灵活应对,这样才能牢牢抓稳沟通的主动权。
为啥这思维这么重要?因为咱们普通人沟通时,总躲不开三个 “坑”:
1.一遇事就带情绪说话 —— 事儿顺自己意,就眉飞色舞说不停;一旦碰壁,火儿立马就上来,话里全是冲劲儿,根本顾不上听的人咋想;
2.说话就一套固定模式 —— 性格外向的总爱抢话,不管对方想不想听都聊不停;内向的又太沉默,哪怕有好想法也憋在心里,错失机会;
3.说话全凭 “嘴比脑快”—— 想到啥说啥,没半点策略,只图自己说得痛快,完全不考虑对方能不能接受、爱不爱听。
而鬼谷子早说过:职场里,会说话就是 “翻身破局的武器”。用好了,哪怕起点低,也能靠沟通实现人生逆袭 —— 当年张仪靠一张嘴 “连横” 破 “合纵”,苏秦凭游说挂六国相印,都是把这招用到了极致。
他说的 “捭阖之道”,其实就是咱们职场沟通的 “纵横思维”,在《鬼谷子・捭阖第一》里,把核心方法都概括了出来,当然后面的章节才是具体方法。今天咱就拆成 6 个实用点,看完就能用:
先搞清楚:职场里 “会沟通的人”,到底赢在哪?原文里说 “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翻译到职场就是:会沟通的人,都做好了 3 件事:
必备素养该扛事时别躲着 —— 比如项目没人牵头,你站出来定分工;做事前先想办法,别瞎忙活;说话前先琢磨对方心思,要是同事最近天天加班已经烦透了,就别一上来就催他赶工。
应对原则别硬来,顺着情况走 —— 领导还没定好项目方向,别硬推自己的方案,先等领导表个态,再顺着他的思路补细节,这就是 “主动” 和 “等待” 的默契。
做事方法先摸透对方,再顺着引导 —— 知道同事擅长做 PPT、但怕碰数据,就多让他负责演示部分,自己多扛数据活;想让他帮忙,别说 “你帮我做”,换成 “这个演示你最拿手,帮我把把关呗”,对方大概率不会拒绝。
其次, 职场沟通第一步:别上来就说自己的,先摸准对方 “真实想法”原文里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说白了就是:先探对方的底,再开口。
比如想跟同事合作方案,别一上来就说 “我觉得该这么做”,先问 “你之前做过类似方案,哪步最费劲儿呀?”
要是他说 “上次时间太紧,好多细节没顾上”,你就知道他怕赶时间,接着说 “这次咱们提前分工,别像上次那么急”,他肯定愿意配合;
要是对方说话含糊,比如同事只说 “这个方案还行”,你也别放弃,轻轻追问一句再圆回来:“我刚才琢磨,好像有个小细节没考虑到,你觉得是不是……”,这么一来,他多半会说出真实想法。
3. 重点来了:“捭阖” 到底咋用?就俩字 —— 该说就说,该停就停“捭” 就是主动开口:想知道对方需求就直接问,领导问 “项目有没有啥问题”,别含糊,把遇到的困难和准备好的解决办法一起说清楚;
“阖” 就是闭上嘴听:同事跟你吐槽工作压力大,别忙着插话说 “我教你咋办”,先安安静静听他说完 —— 他觉得你懂他,后续合作自然更顺。
这俩方法就像四季变天,跟领导汇报、跟同事聊天都能用,千万别一直说,也别一直听,灵活切换才管用。
4. 说 “阴阳话” 的技巧:别只说一面,好的坏的都得提嘴是心里想法的 “出口”,说话得分 “阳话” 和 “阴话”:
“阳话” 是说好处、鼓劲儿的 —— 比如 “咱们这么分工效率肯定高,早干完早准点下班”;
“阴话” 是说风险、提醒的 —— 比如 “不过得注意核对细节,上次就因为漏了一步返工,白忙活半天”。
跟同事分工时,先讲阳话再补阴话,他既愿意干,又会留心避坑;
另外也得管好嘴:同事私下吐槽领导,别跟着搭茬,不然传出去麻烦;领导问项目进展,别藏着问题不说,不然耽误大事。
5. 跟不同人说话,得用对方 “听得进去” 的方式跟喜欢 “往前冲、想升职” 的人(比如雷厉风行的人),别跟他说 “别出错就行”,要聊 “这个方案能帮公司省 10 万,还能打开新客户,做成了特别显能力”;
跟喜欢 “求稳、怕麻烦” 的人(比如谨慎的人),别跟他说 “咱们大胆干”,要聊 “咱们先小范围试,出问题能及时改,每步都留记录,不用你担责”;
开会时也一样,别一直抢话,也别全程沉默 —— 该听就听,该说再说,顺着节奏来。
最后总结:职场沟通,赢在 “会切换”其实《捭阖第一》没那么复杂,核心就一个:别一根筋,会根据情况切换沟通方式。
领导派了个超出你能力的活,别直接说 “我不行”,也别硬扛,就说 “这活我想试试,但需要 XX 同事帮我搭把手”;
开会时你有成熟想法就主动说,没思路就认真听别人说;
跟领导、同事、下属聊天,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说……
你看,职场沟通从来不是 “说得有多好”,而是 “说得对不对时机、对不对人”。只要会灵活切换,大部分工作里的沟通难题,都能轻松搞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