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 回复 0

供应链为啥总被说“水很深”?4大模块拆解坑点+避坑指南

108

主题

0

回帖

965

积分

‌门庭谋者‌

积分
965
发表于 昨天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学张仪 于 2025-9-11 20:24 编辑 ( L' j* R6 R/ r; v2 y
* q+ ?' z1 m1 a; @
2 Y; ?0 w1 a! N. F' \" e  q* a
经常有人跟我吐槽:“千万别碰供应链,水太深了!” 其实做了这么多年供应链,我倒觉得 “水深” 不是指它有多难搞,而是藏着不少容易踩的坑。但只要摸清规律,大多能避开 —— 今天就从计划、采购、物流、供应链质量四个核心模块,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些坑到底是啥,咱又该怎么跳过去。5 ]3 ^) C2 d6 C; W- }9 ]6 c

( X4 R. N5 f% Z$ u* P/ N% ^5 Y一、计划:背锅重灾区?关键在 “控需求”  E  d3 u& H* ~' |
: O7 M) @( G$ V
供应链计划的核心,是根据销售需求 + 预测数据定生产计划。但最容易踩的坑就是:销售报的需求和实际发货差太远。要么销量突然暴增,货供不上;要么库存堆成山,成本直线涨 —— 最后锅基本都扣在计划头上。8 a1 N# X% ?5 K/ L) i& r) l

8 l+ Q! Q+ |8 A, M* y3 N" s怎么避坑?记住这两点:) r% F+ p: u1 t& @" p- V1 a
. T1 F+ g* x- a% m7 |" D  s+ w5 R
盯紧 “预实差异”:如果销售需求的准确率经常超 40%,别再硬等销售数据,赶紧切换成 “自己预测为主”。预测不是瞎猜,用历史销量 + 市场趋势算,比拍脑袋靠谱多了。比如现在车企都用 “客户下单再生产”(你买新车等 1 个月以上,就是因为这),需求准确率一下就提上来了。
8 t$ S; g. s2 g4 U) P  i* ?0 a0 |* L+ I2 f
别漏了竞品:尤其像汽车、3C 行业,竞品一上新,你家销量可能就波动。做计划时多留意竞品发布节奏,比如某品牌要推新款 SUV,你就得预判自家同类型车的销量变化,提前调整计划。
8 m9 L2 o' H) `. U
( Q0 P) ]  S% D二、采购:坑最多?分 “工作坑” 和 “个人坑”
" \3 ^- H0 o) M' \1 F2 ?+ _0 w/ b. S7 u. \1 L5 ~2 z& |
采购是供应链的核心,打交道的人多,坑也最杂,主要分两类:
/ B4 Q  {. u& u3 [8 X8 x. o* A5 `4 |0 d3 I" K8 F/ `
1. 工作上的坑:保供难 + 降本压力大
5 H- J  P* B0 U
4 J' e& G- l! U" u- P6 A! S保供坑:最头疼的就是 “料供不上”。比如口罩期供应商停产、台风天运输断了、甚至供应商仓库被大雪压塌(真见过同事遇到这事儿)。紧急协调是必须的,但别总 “救火”:  {& E  k4 b4 O$ i; z
3 o7 }: w+ {4 f. e: D
质量问题:容易出问题的零件,先设安全库存,再让质量部和供应商一起改工艺;实在不行,换个稳定的供应商。- v0 f6 D3 g9 L+ y1 L$ F- _
产能问题:别等断货才找原因,前期考察供应商时,就摸清它的产能、给其他客户供货的情况;重要零件尽量找 2-3 家供应商(多点供应),一家出问题还有备份。' k' c4 q! D: B0 b0 |
# N$ }+ Q! f0 N1 b6 ]) d8 {% `$ E
降本坑:公司 60%-70% 的收入都花在采购上,降本是硬性 KPI,但别上来就跟供应商 “砍价”。正确姿势是:% _5 S, f) n/ C" S( b" ?/ p
先算成本:搞清楚零件的材料、制造、人工成本(比如有的供应商在山区,能源成本低,定价自然低),知道合理价在哪。
7 a/ K% q7 D. I! Z联合降本:跟供应商一起找降本空间,比如优化工艺;再联合研发部从设计端改,比如用更便宜的替代材料,最后再谈价,降本才稳。
' A+ K, X, z! T! V/ [0 u(悄悄说:不少公司达成降本 KPI,除了年终奖,还会有额外的 “采购奖”,这坑迈过去就是红利)
5 w* v4 P6 ?2 n' h1 z5 O6 }
" l  U1 ~3 V$ \( e- u7 A/ X2. 个人的坑:别踩 “反腐红线”
" N# X2 o: L, u3 U" z  N/ [7 r$ T0 S; i! V$ S: m9 l) s
采购常跟供应商打交道,容易被 “围猎”:发红包、送礼物、请吃饭。避坑就一条原则:永远站在公司角度:+ M+ F  K' Y% h( C4 l  u
红包:直接拒收,你的前途比这点钱值钱多了。
, t6 b  s' o; E4 W' w3 h% d7 |
" ]) C& @, o, L! `: m礼物:应季水果、小特产(比如一箱杨梅),收下分同事,下次回请吃便饭就行;但手表、手机、珠宝这些贵重的,一概拒绝。# n3 y# m$ s  Y% r
吃饭:小饭店谈工作可以去,记得自己付钱(走公司报销);星级大酒店那种,别去 ——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是公司买单。% f1 o" j. A6 h! |8 C7 q

0 d* J- E% c* M% Y" B# I2 F三、物流:坑最少?靠 “提前规划”* G7 J6 x% r7 ?& _% M$ K# s% U
' r0 y/ q4 m$ B0 M3 S2 p
物流的核心是 “按时按质把货送到”,坑不多,主要靠技术和规划:* B( H% }: ?3 {7 M3 y6 e  z
运输物流:影响 KPI 的主要是天气,比如南方暴雨、北方冬天下雪封高速。提前看天气预报,备好安全库存,或者提前发货,基本能解决。想降成本,就优化仓库选址、运输路线(比如用装载仿真软件算怎么装货最省空间)。
# w7 i9 K! u& A8 A% O+ Z0 _; G仓储物流:把仓库布局、精益物流、智能系统(比如 WMS)学好,货怎么放、怎么拣货高效,都在自己掌控里,没啥大坑。
! l6 z- y' C/ ]" X
/ c. E9 g/ E. g" B7 V四、供应链质量:小坑不断?像 “侦探破案”5 K0 [8 y4 H9 ~: l% b; S  t3 B9 J2 x* L
" x2 X1 @0 i9 E" h
质量岗没有大坑,但小问题不断 —— 比如物料出问题,怎么找责任方?秘诀就是 “学柯南破案”:( |5 j* Z1 Y1 e% V3 a& |, P

% [# |" v" g3 D  M  E* A用正反推论、排除法抽丝剥茧:比如零件尺寸不对,先查供应商的生产记录,再看运输过程有没有磕碰,最后看自家检验有没有漏项,一步步找到 “真凶”。具体方法我之前写过专门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我历史内容。' J" x! H, E3 s8 H9 \0 p' @

- g( W* r/ h' @1 H2 C9 _8 J其实供应链的 “水”,没那么深。每个坑都有对应的避坑方法,关键是摸透规则、积累经验。你们在供应链工作中踩过哪些坑?
1 @& V5 I- ^; f% m'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