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岁那年,我攥着国企裸辞后攒下的 3 万块,坐在出租屋里翻遍通讯录 —— 没有能搭线的人脉,没有启动资金,连 “做生意” 的念头都带着打工人的怯懦。那时候刷知乎,满屏都是 985 毕业生年入千万的故事,我盯着手机屏幕想:这样的我,真的能创业吗?
6 z* T0 ]7 e. {! n" u
0 p; d) o3 B Z+ k( }2 I后来才明白,多数人卡在创业门口,不是缺资源,是被 “必须有资源” 的执念捆住了。
R# N, Z1 T$ u6 {! B
- w/ v, ?6 ^/ D; _& X辞职前我在国企做行政,每天按流程走流程,辞职后靠写公众号投稿赚生活费,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 4000 块。可写稿太耗脑力了:今天要想新选题,明天要改读者喜欢的风格,一旦停更,收入就断档。我盯着电脑屏幕突然醒悟:可持续的赚钱模式,不该是 “靠脑子续命”,得是 “前期动脑搭框架,后期体力重复做”。; A" g. r7 _ e
抱着这个想法,我找到了以前合作过的代理商。对方手里有大量合约到期的客户,没人跟进维护,我硬着头皮说:“这些客户我来跟进,不要底薪,成一单你给我 20 块提成,电话费我自己掏。”. M Y+ k. E* e* I, Y* c
5 A, u x9 r y7 r3 i; V现在想起来,那半年的日子特别 “机械”:每天早上 8 点起床,对着客户名单练话术,9 点准时打电话,一个电话 3 分钟,重复到晚上 8 点。刚开始用 “您好,您的合约快到期了” 开场,一天下来连 1 单都成不了。我翻出以前学的心理学知识,试着用 “锚定效应” 改话术 —— 把原本 199 元的续约套餐,拆成 “99 元基础版(缺关键功能)、199 元标准版(常用功能全有)、299 元豪华版(多附加服务)” 三个选项。
; Y# }6 K/ O9 K7 B, X
1 F4 L% e; c% {第一次用新话术时,我手心都在出汗,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客户犹豫了几秒,说:“那就选 199 的吧。” 那天我成了 5 单,赚了 100 块,比写两篇稿子还多。/ k. \, \; x r5 y
从那以后,我更确定 “少耗脑” 的生意逻辑:思考只用来做 “战略”,比如设计话术、调整选项,执行时就彻底 “机械化”—— 行得通的话术就复制用,不用每天想新花样;客户问的高频问题,整理成固定回答,不用临场发挥。有次一个客户问 “能不能便宜点”,我按提前想的说法回应:“您要是今天续,我帮您申请个老客户赠品,比降价还划算”,结果当天又多了 3 单。
+ \0 Q% n6 |6 b0 O' \+ X: J" ~8 O1 F+ t& Q' J. r# F
其实很多人怕创业,是总觉得 “得先有资金、有人脉、有技术”。可我裸辞后最穷的时候,连电话费都要算着花,哪来的资源?反倒是那些 “站在岸上” 想条件的人,一边说 “创业风险高”,一边又不甘心打工,最后陷入内耗。. m' T; |- ~ I1 q. E6 g
" A1 d6 C# G; B, O9 N我不是说自媒体、写作不能创业,只是这类模式太依赖脑力,要是没建立起可循环的知识库,很容易越做越累。而像我这样 “前期搭框架,后期重复做” 的生意,不用高大上,甚至有点 “笨拙”,但对没资源没资金的人来说,最实在 —— 你不用怕 “脑子不够用”,只要把前期的 “思考” 做扎实,后面跟着流程走,就能慢慢攒起第一桶金。* q' A w( x- R& `, l
) o3 i1 |' t) D1 ?7 D
现在我做这个模式已经 5 年了,从一个人打电话,到现在带了两个兼职的小姑娘,还是用当年的逻辑:我负责设计话术和调整方案,她们负责执行跟进。有时候看着她们重复我当年的流程,就想起 29 岁那年的自己 —— 原来没资源没资金不可怕,可怕的是总等着 “万事俱备”,却忘了 “先动起来” 才是创业的第一步。5 o% J6 I# X/ U& L5 P! X( n
( c2 j$ W9 n( g1 U ~6 n+ ~
毕竟对普通人来说,能落地、能复制、能赚到钱的生意,就是好生意。
8 h9 W2 d4 l* o$ E$ I
- I2 I" k+ i! K8 q0 ?3 v- D1 g( f8 {7 c+ _+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