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用现在的话来讲,其实就是事物发展的节奏变化。就像白天黑夜交替、四季轮回,都是这种节奏的体现。* F* H& ?( k5 J" S) o/ b e3 i
" v! q2 \1 L9 G9 \. @4 B) ~西方的形式逻辑,比如我们熟悉的 “1+1=2”,其实和中国古人说的 “天道” 有点像。它讲究固定的规律,就像钟摆一样有稳定的频率,这种思维更偏向于 “唯物”,看问题往往是直来直去的 “直线思维”。) \. [: n5 |/ R' Y5 o9 Y
0 t2 B' m( u( h4 s那事情到底有没有对错呢?这得看是从唯物还是唯心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规律向来 “正确”,而每个人心里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自然科学的标准还好,大家容易达成共识,但社会生活里就不一样了。比如印度人觉得恒河水干净能治病,咱们也常说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都是人之常情,不然日子还真难往下过。6 T; \" M: D" `$ i
有人说 “非黑即白”,其实唯物和唯心就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心态。按唯物的想法,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界限分明。自然界的事物也确实这样,不可能一半黑一半白,除非是看走眼了,或者还没睡醒。
& a; ]" _' ^9 x) `& x9 h2 g8 e% ^# Y1 r. @
但 “一阴一阳” 不是单一层次的,对人来说,应该是 “三阴三阳”,或者说三层阴阳叠加,这就好比易经里的八卦和六十四卦,背后是 “天地人” 三才做骨架。人在中间,一边对照天,一边对照地,感知着阴阳变化,三层阴阳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八卦,它能应对那些变化不定的节奏,这有点像现在说的 “量子纠缠” 现象。/ K/ ?( N* b9 E( w
7 q1 q& ~. L% y, F
说到底,“一阴一阳” 的智慧来自 “天地人” 三才。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是 “三元” 的,核心在于人的思考 —— 要是没有大脑的记忆和思考,也就谈不上感知阴阳了,人本身就是感知阴阳的 “传感器”。
: q# Q' q% a; K; k j" d$ [- J- v q6 f6 E
阴阳的变化离不开人,而西方的绝对思维更像是 “天地二元”,没把人的位置摆清楚,所以很难理解阴阳。古希腊的芝诺悖论就说 “运动是不可能的”,其实已经触碰到这个问题了。现在的黑格尔辩证法,说实话有点扯,又是黑又是白,又是对又是错,其实是给二元思维挖了坑,说白了就是不动脑子,别人说啥就是啥,最后变成了非此即彼的 “二极管思维”。
3 }* O5 Q! |. ^) |. j5 ]% S- j' W( |/ E4 ?" g% t t* O
有副对联说得特别形象:“说你对,你就对,不对也对;说不对,就不对,对也不对”,横批 “不服不行”。. i& }" }. A0 Z& }# l9 j0 `
: K6 x1 ?( p7 @( e很多人觉得咱们的传统文化因为儒家礼教,讲究大一统和纪律性,但其实从易经、道德经来看,传统文化本来是强调个性、以人为本、追求天人合一的。反而基督教文化更讲教条,不太重视个性。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文化好像互补 —— 西方人看似讲教条,个性却鲜明得压不住;咱们看似强调个性,骨子里却爱听话、喜欢扎堆随大流。4 G7 X2 M* [2 {+ b% y
& [/ X( y- D9 G( I; E
, s* l. }- X& A& w- r+ x' N所以啊,以咱们的底子,要是完全套上西方那套为他们自己量身定做的规矩,老祖宗留下的 “一阴一阳” 的智慧就危险了,可能会被变成一根死板的直线。搞不好,咱们还可能先一步,替西方人走上他们自己设下的 “祭坛” 呢。
$ U# c) C; g+ U% M
) v8 W# I f6 t"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