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文本出自《战国策·秦策》,记载了战国时期秦国丞相范雎(应侯)对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尖锐批评。其核心内容与历史背景如下:
8 o$ J' F7 o6 ^) Y; s! Z/ Y
( _ v( b. T3 N1 O! X: y" P时间背景: 约公元前266-前255年间(范雎任秦相时期),正值赵惠文王在位(前298-前266年)后期,沙丘之变(前295年)已过去约30年。
8 P4 R: ?% o8 ^- J. I1 A7 W
& ]; q" T# P0 n# S( Q6 M# [【原文】- ~: o3 A% E3 C3 y2 V3 ]; O
4 {6 M" ?+ i5 ` X8 R! I5 z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1],周人谓鼠未腊者朴[2]。周人怀(璞)[朴]过郑贾曰[3]: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贤,显名于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4]。天下之王尚犹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郑贾之智也。眩于名,不知其实也。
2 P; B0 e3 F1 F6 o' o! j
: k! s2 h! Z- b2 H【注释】
! K* {9 S$ x- j) |" N6 c4 U6 ]% V1 P0 g& Y. P
[1]玉未理者璞:玉石未加工的称璞。理,加工玉石。. A' V: P6 U: a4 a
[2]腊:把肉晒干。. ?2 A Y2 I9 H8 J2 s1 P$ W
[3]朴:原作璞,据鲍本改。下同。4 ]9 J3 g i* U0 Q& ?6 E* J: }4 e
[4]降:贬损其位。主父即赵武灵王。指赵惠文王四年,公子成与李兑作乱,围困赵武灵王三个多月,致赵武灵王饿死。作为赵武灵王之子的赵惠文王竟然用平原君为大臣,本文认为是不辨贤与不贤。" W% U: q: H* J9 K2 J) `
, _2 w3 a* V" ~- G* m/ `# P【翻译】 ^6 C" t1 g; @) f
9 x4 W# @6 q$ I4 C. [( [ o应侯说:郑国人把没有经过加工的玉叫璞’,周人把没有经过加工腌制的老鼠叫朴’。有一天周人袋里装着朴’去见一个郑国的商人,问他:您要买朴’吗?’郑国的商人说:想买。’周人从袋里拿出朴’给他看,原来是没有经过加工腌制的老鼠。周人便辞去郑人没要朴’。现在平原君自认为贤能,在天下享有盛名,可是当公子成和李兑在沙丘宫饿死了赵武灵王,作为人子的赵惠文王竟然用平原君为大臣。天下的君王还尊敬他,这是天下的君王不如郑国的商人聪明。这都是由于被虚名所迷惑,不了解实情啊!
; B7 J" |8 h( A8 g/ e0 V
. r b9 h! K, _
/ _. c% T( V/ L8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