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自《战国策·秦策》,记载了名医扁鹊与秦武王的一段经典对话。以下是简介和时间背景:
8 F* A4 o6 [* ~4 V
8 g9 M8 l; C8 q6 G% F& ?简介:% U4 H: ]1 O. z% v1 C
N, V2 `! _7 p: Q1 b故事讲述秦武王(前329-前307年在位)患病召见神医扁鹊,扁鹊建议手术治疗。武王左右近臣却以"治疗可能导致耳聋目盲"为由劝阻。扁鹊听闻后愤怒地扔掉医疗器具,批评武王"与懂医者商议却受不懂医者干扰",并尖锐指出若治国也如此听信外行,将导致亡国。这则寓言通过医病关系隐喻治国之道,强调专业决策的重要性。% D! O$ Q; e5 i3 k$ w" y- \
9 P) Q/ B5 z$ v; X# }时间背景:' |3 {) b- o3 Q" Y/ v
8 z$ s- i$ Q0 r/ E6 e发生于战国中期(约前310-前307年间)- ?& H, F" r2 p5 o# B" h
秦武王在位时期(前310-前307年)
, G2 ~( K7 N; h2 }7 V扁鹊主要活动时期(约前407-前310年)
: Z3 e1 O* G: o. a4 G该故事以"扁鹊投石"的典故,生动阐释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专业事专委专家"的政治智慧,成为后世"外行干预内行"的典型警示案例。
/ {! Q2 ~9 p: D
! b4 B7 O M; x g7 q+ `【原文】
6 }; s) r+ K% h( @3 ^. o" O6 a: X( ` S8 o5 z8 |& s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1],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2]: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k+ y7 j. O' c9 e% x" c
: d' M, [& t3 V% k【注释】
, e" h8 c7 s2 s2 m& Z, }3 [6 Z' P4 ^, E6 m6 |$ u, Z5 _" o: z
[1]示:示知,告诉。
4 R! ? W" A$ c1 X[2]石:治病用的石针。
* W# q$ k9 y( X
& Y* A1 k" q6 X【翻译】
4 u& b, e. ^; ]- R' j& f' x' M, C/ {* T0 E0 Y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治疗。可是左右大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治疗未必根除,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生气了,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和懂医的人商量治病,又与不懂医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件事,就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那么,君王随时一动都会有亡国的危险。& S8 G: f( H' W! E; ^+ w$ X! Y/ F5 ]
* x- S9 W! Z- E3 E) \4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