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最常问我的问题是,提高政策分析能力可以看什么书。额,很遗憾我开不出书单。因为但凡能出版的书,都是没办法在国内政策分析这件事情上有什么信息量的。其实我也没完全搞清楚这个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按理说,国内有那么多开公共管理甚至公共政策专业的大学,怎么就没人客观理性地梳理一下国内政策形成的逻辑和原理什么的。现在能看到的更多是讲政策制定应该怎么样(好多都是套一堆外国时髦理论),而不是它现在是什么样,怎么逆向分析。
! u+ X" E, k$ S& P3 ?9 y' P" e+ @" }% L- r
或者其实是有这样的研究的,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语言表达上必须做处理,故意弄得非常学术而晦涩,规避风险。我知道前些年有个很出名的相关专业博士论文,研究了某个县城的官场,题目就叫《XX干部》,写得非常真实,语言也好懂,火了一阵子,后来就看不到了。7 Z! U( A9 r% `5 M& M
& v0 V) _" D: m
由于没有比较易得的参考资料,提高正经的政策分析能力这件事,就很大程度依赖个人眼界和悟性了。
) Y7 E+ \( W# [+ z6 _8 Q2 G2 O5 I1 _3 M; W9 M/ d) L- H5 Y
框架性原则1 "立正!看齐!"
' v/ q6 [( h7 Z: g9 x& l7 v7 i) u0 K7 d7 t! P1 h( [
体制内评价一个政策出台得好不好,首要一条不是看效果,而是看是否对齐了思想。如果思想没对齐,效果越好越糟糕(对拟定政策的人而言)。/ y1 M0 w( x6 h9 d
; M9 Q+ }" v# Q* i" S
所以,分析一切具体政策之前,首先就要搞清楚现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然后看看具体政策对应到核心思想的哪些字句,把这个逻辑映射的关系理出来。做这一步,对后面深入和持续的开展政策分析非常重要。就好像你去看病,首先得搞清楚应该看哪个科,这是在你见到医生之前就必须搞清楚的。如果挂的科室不对,很可能这个病越看越麻烦。! P: N- ~' o- h& I8 m# y
4 [ B* q6 U) _9 m" {0 g7 y
框架性原则2 没有“空穴来风”,只有“水到渠成”
! R H4 Y9 q B0 B) Y6 B& h. `. w1 [/ l8 l {0 _3 W
我们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非常讲究政策的“合道德性”,名正则言顺,哪怕是一个实践中很急需的操作性政策,都必须得找件“公德”外衣才能“顺乎人伦”,除非这个政策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公德”问题。我们的很多传统政治伦理现在越来越有复兴的趋势。
7 R& K: S9 G: ~9 j- M1 R5 r
3 X! g; Q. N) T$ S; R/ U5 v所以你会看到一些政策,没在你预料的地方出台,而在感觉“莫名奇妙”的地方露出。比如对游戏版号的批准问题,被放到了青少年防止近视的政策篮子里。是不是觉得,这关联性,你说完全没有吧,也有点,你说是高度相关吧,但感觉这关联的角度有点“刁钻”。这就是为了满足“合道德性”的需求。如果直接从游戏产业的角度出台政策,一定会有人讨论这个政策对产业本身的利弊,但换到防治近视的名义下,语境就完全不同了。7 {: y1 y2 _) s$ p" k
: t( Y# l8 l, J2 x/ s3 R: q5 ?8 P2 ]从逆向工程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一种“去伪存真”的能力,不要被那件“道德外衣”所吸引迷惑,要看到“外衣”之下的实际指向。假如只是一顿炮轰“其他因素对近视的影响比游戏大多了,干嘛专限制游戏,你怎么不管管学校的作业量呢”,那好,你也就错失了分析政策影响的基本入口。“近视”这是件外衣,没准儿哪天就换成“颈椎健康”了。, x8 V% t; ^' I5 F
, w1 ]- ~ s0 V$ W8 X( Y# i/ u0 h分析技术1 历时对比$ d: `9 _6 L% T/ Z& J
5 W6 W$ e8 ^$ q( L5 ~9 C( H
单纯从行文上看,我们的政策文本具有很强的隐晦感,和弹性极大的解读空间。直感就是,每句话都很概括性,全篇下来看似什么都说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单篇看,很容易陷入这个意义的流沙海洋。破解的办法就是前后对比。像我们专业从事TO B的政策研究咨询的,每个团队甚至每个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垂类政策数据库,并且核心是把垂类之下各个不同时间发布的政策文件中提法措辞的变化史梳理出来。这条线一旦捋清楚了,就很容易看出某个具体话题下政策取向的变化。这种历时研究,追踪的历史跨度越大,对比分析的颗粒度越细,挖掘出分析价值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与网上吹水不同,TO B的政策分析是收钱的,付钱的人不仅要你的干货判断,还要你下判断的证据,这也是历时对比在业务上的意义。
: B. h* }4 I, W/ Y4 l4 o/ O+ g" T& r/ w1 u# y
做历时对比,除了收集资料的能力,其实还有一个前置能力条件,就是对政策文本词汇情感态度分析的能力。只有先把单篇政策文本中的各种词汇的情感色彩抓准了,你才能做对比,去分析政策态度是放开了还是收紧了,是越来越放心了,还是越来越不放心了。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详述。这既涉及到语文基本功,又需要在体制内浸染后对领导语言中难以言说的第六感的培养。' m9 O( p0 S0 w0 U$ A9 j
$ [1 b8 y' `- h% T! i5 [, l. G,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