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正是九三阅兵,我得讲讲双战神陈赓:会打仗,更会说话。# G" t9 a9 D/ \" v6 S0 r/ y
1 ?1 f( F( Z4 n! n! b1946 年临汾军调谈判桌上,阎锡山代表正唾沫横飞地控诉 “共军进攻”,陈赓突然指着身旁的参谋处长王墉:“你说的‘共军指挥官王墉’,不就坐在这儿开会吗?” 一句话让对方哑口无言。这位令敌人胆寒的战神,谈判桌上竟如此 “不按常理出牌”,用陈毅的话说:“他像块磁铁,用幽默就能团结大多数人。”6 |/ @# f$ `, V, p! Y
- i# [! ~$ r6 |/ d! Z# ]3 n0 j传统君子讲究 “讷于言而敏于行”,陈赓却偏要做沟通场上的 “二流子”—— 不是油滑,而是将捭阖术用得出神入化。1933 年被蒋介石审问时,面对 “你瘦了” 的假意关怀,他怼得恰到好处:“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 既明志又暗讽,让蒋介石哑口无言。换成传统君子,要么慷慨赴死要么低头认错,哪有这般绵里藏针的智慧?
* B1 ?* h2 E, N" B- W& J这种 “二流子” 功夫在谈判桌上更是威力无穷。军调期间,国民党报纸天天喊 “戡乱平叛”,陈赓不愠不火地拿出阎锡山签署的进攻命令:“贵方一边谈判一边进攻,这和平诚意何在?” ) M* s# F9 `" ]. I4 u/ j
5 N3 {6 p9 y- E, X# ]当美方代表质疑共军实力时,他干脆邀请参观阵地:“让你们看看解放区军民关系,总比纸上争论强。” 这种 “以事实为矛,以灵活为盾” 的策略,比正襟危坐的抗议有效百倍。连国民党报纸都不得不承认:“陈赓将军之斡旋,应受最高荣誉。”" u6 T+ s6 S( ]: Z1 v
( t) `# p9 Z+ U7 |/ r% B7 H对待内部矛盾,陈赓的 “捭阖术” 更显功力。
. K' u6 p4 Y% u
2 D" |$ x6 x9 e2 x哈军工筹建时,老干部看不惯知识分子,他一句 “既要承认两万五,也要承认十年寒窗苦” 就化解了对立;彭德怀在朝鲜发火时,他一句 “该吃饭了” 轻松解围,转头又劝王近山:“彭老总已替你担责,要总结新经验”。这种不端架子、直击要害的沟通,比君子 “和而不同” 的疏离高明多了。0 i, R" \2 i" _9 h& T1 e
5 f2 `3 [8 n p+ Z I* }
最绝的是他把捭阖术融入生活。: w7 E& P1 ?% _2 ]* A5 ~2 v# |
" _3 V) B/ Q) n1 q4 z上海搞地下工作时,他化身 “王先生” 与特务称兄道弟,危急时刻竟以 “帮忙抓**” 为名,亲手把同志送出包围圈;腿伤手术时麻药匮乏,他笑着对医生说:“这是神腿,打断了也能好!” 这种在绝境中幽默自嘲的能力,正是最高级的 “阖”—— 收敛锋芒却暗藏生机。
/ r" R2 z* {6 h# B
- q9 q+ ~' ~% n( L3 i5 Y' U+ o+ E如今我们总学 “高情商话术”,却忘了陈赓早就示范过精髓:用幽默消解对立(捭),用事实巩固立场(阖);对敌人针锋相对(开),对同志共情体谅(合)。他证明真正的沟通大师从不用套路,而是像水一样无形: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却始终朝着目标流动。
7 Y9 g8 [5 Q, }$ z; [0 V. d3 E7 J y M, o2 Q9 Q
下次当你苦于沟通难时,不妨想想陈赓 —— 不必做板着脸的君子,学做会变通的 “二流子”,或许职场沟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0 V: R: a% A2 b. H0 u3 w1 L/ W1 P( B# r0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