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场接一场的较量,跟自己较劲,跟身边人周旋,稍不留神就可能摔得很惨。宗馥莉的这场 "接班战" 就是如此,上半场打得漂亮,可下半场的麻烦才刚刚拉开序幕。
故事得从娃哈哈的发家说起。1982 年,宗庆后和施幼珍的女儿宗馥莉出生,那会儿夫妻俩响应独生子女政策,就这么一个孩子。后来两人白手起家创办娃哈哈,一步步把小生意做成了大事业。
1994 年推出的 "联销体" 模式特别管用 —— 经销商得先打钱再拿货,年底卖得好还有返利。这招太灵了,让娃哈哈的销售网很快铺到了全国的县城乡镇,生意越做越大。
可家业大了,宗庆后心里开始琢磨接班人的事。作为信奉儒家文化的人,他或许受传统观念影响,更倾向于儿子来接班。加上可能也不放心女儿能否撑起这么大的企业,后来有消息称,他和其她人还有三个孩私生子,两男一女。
这事儿对宗馥莉来说,压力可想而知。一边得拼命干活证明自己能接班,一边还得跟父亲维持好关系。哪怕心里清楚父亲对不起母亲,也只能压着情绪忍着。
好在宗馥莉确实有本事。她性格外向,擅长搞系统性改革,一心想把这家老企业改造成现代化公司。推动娃哈哈年轻化、管理扁平化,关掉不赚钱的工厂,重新搭建销售体系,每一步都踩得很实。
其实她的路子,跟宗庆后 "爱折腾" 的性子挺对味。早年宗庆后靠 "联销体" 颠覆了传统经销模式;宗馥莉就重建了 1.2 万人的终端团队,直接掌控 160 万家销售网点。宗庆后用 "农村包围城市" 的土办法打开市场;宗馥莉就搞了个计划中心,让产供销数据实时监控,决策效率一下子提高了 30%。说到底,父女俩都是在死磕运营效率,骨子里有不少相似之处。
当时另一个竞争对手杜建英性格偏保守,更适合做辅助工作,显然比不过宗馥莉。这么一来,宗馥莉总算接了班,赢了上半场。
可下半场的麻烦更棘手 —— 那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不服气,直接把她告上了法庭,要争家产和公司控制权。
眼下最关键的是亲子鉴定。2023 年宗庆后在浙一医院治疗时留下的血液样本,成了关键证据。这三个孩子要求用这份样本做亲子鉴定,杭州法院已经受理,官司正式开打。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诉讼,宗馥莉的态度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法律程序 —— 她作为直系亲属,按理说能反对鉴定,可法律有规定,要是这鉴定关系到重大事实认定,法院能强制调取样本。而且这种涉及巨额遗产的案子,法院通常会批准鉴定。
一旦鉴定结果确认是亲的,根据《民法典》第1071条主张与非婚生子女同等的继承权。这三个孩子就有和宗馥莉一样的继承权。到时候,娃哈哈的控制权、巨额家产都得重新分,宗馥莉好不容易稳住的局面可能瞬间翻盘。
这场官司的走向谁也说不准,但对宗馥莉来说,无疑是道必须闯过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