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改命控局纵横之术
阅历少、被爸妈保护得太好的单纯孩子,应该多读读纵横捭阖之术。这其实是一套看透和驾驭人性的方法,告诉我们人和人交往得看对方需要什么,别单纯觉得靠 “真诚、善良” 就能走遍天下。穷人看重利益,就从利益入手;富人讲究格调,就用雅致打动;强者重视结果,直接谈事就行;弱者需要尊重,相处要谦逊;长辈喜欢被捧,多讲礼节;女人看重感情,用温柔对待;小人爱算计,得用虚虚实实的招数;君子注重修养,真诚相待就好。有没有发现?你的真诚和善良,只有在面对君子时才管用。
1、世间万物变化无穷,各有各的去处,有的像阴一样隐晦,有的像阳一样显露;有的柔软,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总能守住关键,看清事情的先后顺序,衡量各方能力,比较技巧上的长短。
解释: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各有自己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紧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能一直把握事物的变化,借此考察先后顺序,权衡轻重缓急,比较人才的优劣,以便任用贤能,治理天下。
2、人有贤能和不贤能、聪明和愚笨、勇敢和怯懦的差别,所以可以对人敞开心扉,也可以有所隐瞒;可以提拔,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尊重,要用顺其自然的方式去管理。
解释:人们的资质不一样,有的贤能,有的平庸;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勇敢,有的胆小。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方式,可敞开心扉,可有所隐瞒;可提拔,可辞退;可轻视,可尊重,用顺其自然的办法管理他们。
3、弄清楚对方的虚实情况,顺着他们的欲望喜好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稍微反驳一下他们的话,再反过来试探,以此弄清实情,找到核心意图;通过时而开放、时而封闭的交流,达到自己的目的。
解释:仔细查探对方的虚实,放纵他们的欲望喜好来观察,判断他们真实的志向和想法。稍微反驳他们的话,再反复揣摩,通过询问考察真假。关键是得到他们的内心想法和要害,通过开合之道,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4、对人敞开心扉,是为了摸清他们的实情;有所隐瞒,是为了和对方建立真诚的关系。都要权衡轻重,把握对方的真实想法,然后制定计划,圣人会根据这些为对方考虑。要是猜不透对方的轻重缓急,圣人就会为自己打算退路了。
解释:用敞开心扉的方法,要彻底了解对方的实情;用有所隐瞒的方法,是要和对方真心相待。对待人都能衡量轻重,弄清真实想法,做好规划,圣人会据此为对方着想。如果猜不中对方的轻重缓急,圣人就会为自己考虑退路。
5、对方说话,是动态的;自己沉默,是静态的。根据对方的话,听出他们的意思。如果对方说的话有不合理的地方,反过来追问,他们总会回应。
解释:对方说话,是动;自己沉默,是静。从动静的角度来看交往中的言谈。根据对方的话揣测真实意思。如果对方的话有不合情理的地方,马上追问,对方就会回应。
6、话有外在的样子,事有可以类比的对象;通过这些外在样子和类比,能看出接下来的情况。
解释:话语能有外在表现,叫象;事物之间能类比,叫比。
7、自己先开口,对方回应,话语有可以类比的地方,这样就打下了基础。反复琢磨、来回试探,不会偏离对方话语的本意。
解释:这样反复交流,说的话能类比模仿,就奠定了基础。再三重复审视,事情都离不开说过的那些情况。
8、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很特别,有的距离远却亲近,有的离得近却疏远;有的在身边不被重用,离开后反而被求着回来;天天在君主跟前却不被看重,离得远的却让君主想念。
解释:君臣上下之间,有的距离远却亲密,有的距离近却疏远。有的在身边不被任用,离任后反而被征召。天天在君主身边的不被重用,相距远的却让君主铭记。
9、看对方谋划的事,能知道他们的想法。做的事不合对方心意,是因为还有不了解的地方。办法合对方心意却不被采纳,就是表面亲近,心里疏远。如果和对方意见完全不合,圣人不会为他们谋划。
解释:了解对方谋划的事,能知道他们的意图。办的事不合对方心意,是因为还有不了解的地方。如果提出的计谋合对方心意却不被采纳,说明君臣只是表面亲近,内心有距离。如果和对方意见没有吻合的可能,圣人不会为其谋划。
10、有的事在身边却看不见,有的事离得远却能知道。在身边看不见,是因为没仔细听对方的话;离得远能知道,是因为通过过去的事能验证未来。
解释:有些事在身边却没察觉,有些事离得远却能知道。在身边没察觉,是因为没仔细听对方的话;离得远能知道,是因为回顾过去能验证未来。
11、“巇” 就是裂痕。裂痕会像山涧一样,慢慢变成大缝隙。裂痕刚开始有征兆,这时候可以用 “抵” 的办法让它堵住、退回、停止或消失,这就是处理裂痕的道理。
解释:所谓 “巇”,就是裂痕。小裂痕会变成山涧,最后成大缝隙。裂痕开始有征兆,刚出现时,能用 “抵” 让它闭塞、退回、停止、消失。
12、自从天地有离合变化以来,就有裂痕和矛盾,不能不仔细观察。用开合之道来观察,能做到的就是圣人,圣人就像天地的使者。
解释:自从天地有了离合变化,就有叛乱之类的事出现,当权者不能不仔细观察。用 “捭阖之术” 来观察,能做到的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
13、世上没什么可处理的裂痕,就深藏起来等时机;有可处理的裂痕,就站出来谋划。能和上层合作,能管理下层,遵循规律,就像守护天地一样。
解释:如果世间没可 “抵” 的事,就隐藏起来等时机;如果有,就站出来谋划。上能和君主合作,下能治理百姓,有依据有遵循,真是天地的守护者。
14、要把这方法用在治理天下上,得衡量各方能力,看清时局盛衰,了解地形宽窄、险要程度,知道百姓财物多少,以及诸侯之间关系的亲疏、喜好憎恶。
解释:要把 “飞箝” 之术用在天下,就要权衡人才优劣,善加使用。明察势力盛衰,掌握山川地理情况。
16、用在与人打交道上,往往不用付出多少就能有丰厚回报,让对方和自己紧紧联系不脱离,进而弄清他们的话里的实情。这样就能牵制对方,让他们向东就向东,向西就向西,向南就向南,向北就向北,能让他们返回,也能让他们翻转,就算翻转也能拉回来,都在掌控之中。
解释:“飞箝” 之术用在与人打交道上,自己往往没付出却能得到丰厚回报,让对方和自己紧密相连不脱离控制,再从他们的话里挖清实情。做到这些,就能钳制对方,让他们或纵或横,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或返回或翻转,反复都在掌控中。
17、凡是要合作或分开,都得有适合当时情况的计谋。变化就像连环一样,各有各的形势,反复从正反两面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解释:凡是要趋向合作或背叛分离,都要有适合当时情况的计谋。变化转移像铁环一样环环相扣,各有不同形式。反复从正反两面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
18、没有极高的智慧和高深的道理,就驾驭不了天下;不用心苦思,就弄不清事物的本源;不专心发现实情,就成不了名;才能不够、不聪明,就带不了兵;忠厚却没真见识,就识不了人。
解释:对纵横家来说,没有高尚品德和高深道理,驾驭不了天下;不用心苦思,追溯不了事物本源;不专心发现本质,成不了名;才能不佳、不够聪慧,不能统兵;忠厚却无真知灼见,没有察人之明。
19、所以 “忤合” 的道理是:先估量自己的才能智慧,再衡量别人的长短,知道哪些是自己比不上的,才能决定进还是退,能纵能横。
解释:所以忤合的规律是:先自己估量聪明才智,再衡量别人的优劣长短,确定对方和自己的差距后再行动。这样才能可进可退,纵横天下。
20、古代善于治理天下的人,能衡量天下的形势,揣测诸侯的心思。看不清形势,就不知道诸侯的强弱实力;猜不透心思,就不了解他们的隐藏变化和动向。
解释:古代善于统驭天下的人,能审察天下的发展态势,揣测各诸侯王的内心想法。不审时度势,就不知道诸侯的强弱轻重和实力;不精准揣情,就不明白他们的隐蔽变化和形势走向。
21、揣摩别人心思的人,要在对方特别高兴的时候去迎合,满足他们的欲望。人有欲望时,藏不住真实想法。
解释:运用 “揣情” 的人,要在对方极高兴时去迎合,尽力满足他们的大欲望,他们吐露心声时,就能探到真情。
22、所以谋划国家大事,要仔细衡量情况;游说君主,要揣摩他的心思。谋略的出发点就在这。善于用这些方法的人,能富贵、被重用、获利益、获成功;不善于用的,就会贫穷、被轻视、受损害、遭失败。
解释:所以谋划国事的人,要详细衡量;游说君主的人,要揣测君主心思。谋略考虑的出发点就在这。善于用 “量权” 和 “揣情” 的人,能富贵、被重用、得利益、获成功;不善于用的,会贫穷、被轻视、受损害、遭失败。
23、揣摩试探是一种符号,让对方内心欲望显现,是揣摩的关键。用这种方法有诀窍,而且很隐秘。
解释:揣摩试探是一种符号。让对方内心欲求显现,是 “揣情” 的根本。使用这种方法有规律,这些规律很隐秘。
24、顺着对方的欲望去揣摩试探,探测他们的内心,他们的真情就会流露。一旦真情流露,就可以采取行动了。
解释:通过揣摩对方的欲望,探测他们的内心真实,他们的内情就会显现。对方内情一旦表现出来,就可以有所作为。
25、在这里揣摩试探,对方在那边流露真情,根据这个去行动,没有办不成的事。
解释:用这种方法揣摩对方内心,对方的内情会有反映。根据对方内情行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26、按事物的类别去揣摩,没有得不到呼应的;顺着对方的欲望去试探,没有不听从的。
解释:按事物类别揣摩,哪有不呼应的呢?顺着对方欲望试探,哪有不听从的呢?
27、游说就是说服对方,说服对方就要对他们有帮助。修饰言辞是为了打动对方,要打动对方就得适当增减话语。回应时言辞要巧妙,但巧妙的话容易轻浮。要让对方接受观点,就得让他们明白真假,这需要事实证明。诘难的话是为了反驳对方,反驳是为了引出他们隐藏的想法。
解释:说,就是游说对方;游说对方,就要对他们有帮助。修饰言辞是为了借助言语打动对方;要打动对方,就得适当取舍。应对时要敏捷巧辩,敏捷巧辩容易流于表面。要让对方接受观点,就得让他们明白真伪;要让他们明白,就得用事实佐证。诘难的言辞是驳斥对方论点,驳斥是为了诱出对方隐秘意图。
28、花言巧语是为了讨好对方,显得忠诚;阿谀奉承是为了显渊博,显得有智慧;说公正话、果断表态是为了显勇敢;说担忧的话、权衡形势是为了获信任;深思熟虑后说话,在能力不足时反而能制止错误、获得胜利。先猜对方心思再迎合是谄媚;引经据典、言辞华丽是渊博;果断取舍不犹豫是果断;选策略献计谋是权衡;自己能力不足却能制止错误是反其道而行。
解释:用花言巧语是为了讨好对方,显得忠诚。用阿谀之词是为了显渊博,显得有智慧。说公正话、果断表态是为了显勇敢。说忧戚的话、权衡形势是为了获信任。深思熟虑的话在能力不足时,反而能制止谬误、获取胜利。先揣摩对方心思再迎合是谄媚;引经据典、言辞繁多是渊博;果断取舍不犹豫是果断;选策略献计谋是权衡;自己天分不足却能制止错误是反。
29、人之常情,说话希望被人听,做事希望成功。
解释:人之常情,说话就希望有人听,做事就希望成功。
30、谋划事情有规律,得找到依据才能了解实情。了解实情后确立上、中、下三种方案,这三种方案相互参考,就能想出奇计。
解释:凡是筹划计谋都有规律,掌握规律背后的依据才能得到实情。通过研究审察实情,确立上、中、下三仪。三仪指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互参考,就能定出奇谋妙计。
31、了解的人可以任用,不了解的人,有谋略的人不会用。
解释:对人了解,就可以任用;不了解,有谋略的人不会任用。
32、天地孕育万物靠的是高大深厚,圣人处世的诀窍是善于隐藏。他们不会被忠信仁义束缚,只是做到不偏不倚、合乎正道而已。
解释:天地化生万物在于高大与深厚;圣人处世的诀窍在于善用隐藏手段。圣人不会被忠信仁义等戒条束缚,只是做事不过分,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
33、做决断都是因为有疑惑。善于决断能带来福,不善于会带来祸;善于决断要先诱导出对方实情,这样行动就不会有偏差。
解释:为人处世,出谋划策、决断事情是因为心中有疑难。善于决断会带来福利,不善于会带来祸患;善于决断要先诱导对方,这样行动就不会有疑惑偏颇。
34、有好处的事,去掉好处别人就不会接受,这是出奇制胜的基础。如果总体对对方有好处,却暗地里有损害,对方也不会接受,还会疏远。
解释:有好处的事,去掉好处别人就不会接受,这是出奇之处的依托。如果对对方有好处,却暗地里藏着损害,对方不会接受,还会导致疏远。
35、作为君主,要安详从容、心态平静,制定的法度要合理。要善于给予,和臣民相处谦虚平和,以防天下大乱。这说的是君主如何保住地位。
解释:作为君主,要安详从容、心气沉静,制定法度都要柔和通顺。要善于给予,和臣民相处谦虚谨慎、心平气和,以防天下大乱。以上说的是君主要善于保住君位。
36、眼睛贵在看得清,耳朵贵在听得明,心贵在有智慧。用天下人的眼睛看,就没有看不见的;用天下人的耳朵听,就没有听不见的;用天下人的心思考,就没有不知道的。大家齐心协力,智慧就不会被蒙蔽,这说的是君主如何保持明察。
解释:眼睛贵在洞明世事,耳朵贵在敏锐警觉,心灵贵在充满智慧。君主用天下人的眼光看,就没有看不清的;用天下人的耳朵听,就没有听不到的;用天下人的心思考,就没有不知道的。像辐条集中于车毂一样齐心协力,智慧就不会被蒙蔽,这说的是君主要保持明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