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5-6-25 20:40:47

囚徒困境有哪些现实的例子?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博弈论模型。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一、经典 “囚徒困境”,究竟是什么?

先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 “囚徒困境”。

想象有一个犯罪团伙的两名成员 A 和 B 被警察拘捕,他们被完全隔离,没办法互通消息。警方目前掌握的证据,不足以用他们犯下的主要罪行给他们定罪,但手里有一些次要证据,能以较轻的罪名判他俩各一年。这时,警方分别给他们抛出了 “浮士德” 交易(别纠结浮士德是什么,这不影响理解):


[*]若 A 和 B 都供述罪行,每人判两年;

[*]若 A 供述,B 不供述,A 可释放,B 要坐 3 年牢(反之亦然);

[*]若 A 和 B 都不供述,每人判一年。

这里再解释得清楚些。A 和 B 都清楚警察手里的证据只够判每人一年,要是没有这个交易,他俩也就是各坐一年牢。有了这个交易,只要都不认罪,还是各坐一年。还有个重要前提:他俩都是 “经济人”,做决策都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这个情境中,如果选择不供述,叫 “合作”;选择供述,叫 “背叛”。

考虑到电商行业有不少文艺青年出身的掌柜,可能还没看明白,我再详细讲一遍这个案情(理科生可以跳过):

A 和 B 一起持枪抢银行,被捕后被隔离关押。被抓时,他们身上搜出未登记的点 22 口径手枪,但除了非法持枪这个实锤,检方没有确凿证据起诉他们抢银行。他俩知道检方证据不足,只要咬定没抢银行,最多因非法持枪罪判一年。警察也很无奈,没证据没办法。但这时,有个聪明的检察官站出来,分别给 A 和 B 开出了相同条件:

“你好哥们!我是地区检察官柯南。我现在经授权可以和你达成一个交易。你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选择把抢银行的事供出来。如果你供述了,而你的同伙保持沉默,那我可以放了你,但是你的同伙要判三年。反过来,如果你沉默,但是你同伙供述了,那同样,他就自由了,你要坐三年牢。如果你们两个人都供述认罪了,那你们各自要坐两年牢。但是如果你们俩都沉默,那我就只能以非法持枪罪起诉你们,每人判一年。你好好想想吧,明天早上之前写好你的选择,交给狱卒。”

就这样,A 和 B 在这个夜晚,都要绞尽脑汁,权衡利弊,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他们的选择会产生 4 种结果,具体如下:



二、从囚徒视角,看最优选择

我们来分析下他们的选择思路。假设你是 A,你不知道 B 会怎么选,所以你得考虑 B 每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如果 B 选择沉默,你沉默的话坐一年牢,供述的话就能直接被释放,显然供述更划算;要是 B 选择供述,你沉默要坐 3 年牢,供述只坐 2 年牢,还是供述更划算。所以,无论 B 怎么选,A 选择供述都是最理性、最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的决定。同理,B 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最终,检察官肯定能得到两份认罪供述,这就是经典 “囚徒困境” 的唯一答案(当然,“囚徒困境” 有变体,条件变了答案也会变)。明明有 “双赢” 的可能,结果却是 “双输”,这个必然结局,就是著名的 “纳什均衡点”。

三、电商世界里的 “囚徒困境”

接下来,咱们把目光转到电商领域。假设你是买家,想在网上买一件商品(为了不局限大家的思考,这里说抽象商品)。这商品按品质分高质量和低质量,由于是网购,你没法考察实物,不知道加入购物车的商品质量究竟如何。卖家标明了商品质量等级,但你也不确定真假。商品还有高价和低价之分,所以你面临 4 种情况:高价高质,高价低质,低价高质,低价低质。我们用货币金额来衡量你购买商品的价值回报:


[*]高价买到高质商品,价值回报是 7 元;

[*]低价买到高质商品,价值回报是 10 元;

[*]高价买到低质商品,价值回报是 -5 元;

[*]低价买到低质商品,价值回报是 3 元。

再看卖家这边,同样有 4 种选择,不同选择下的回报金额如下:


[*]高价卖高质商品,回报是 7 元;

[*]低价卖高质商品,回报是 -5 元;

[*]高价卖低质商品,回报是 10 元;

[*]低价卖低质商品,回报是 3 元。

两边情况都清楚了,参考前面 “囚徒困境” 的逻辑,就能算出最终结局。



在这场买家和卖家的博弈中,无论卖家怎么选,买家出低价更划算;无论买家怎么选,卖家提供低质商品更划算。明明有更好的结果,最终却陷入了对双方都不利的局面,这就是电商里的 “囚徒困境”。

四、破局之路,道阻且长

“囚徒困境” 是静态博弈,如果改变条件,就能走出困境。比如两个囚徒有机会沟通,或许能达成更好的结果,但他们真的能互相信任吗?能抵挡住背叛带来的诱惑吗?这时,可信度就至关重要了。可信度可以源于声誉,像田伯光和岳不群,很难互相信任,困境答案不会变;但要是风清扬和令狐冲,就有希望走出困境。可信度也可以来自后果,如果犯罪团伙有严惩背叛者的帮规,合作就更可信。或者游戏不是一次性的,双方为了长期利益,也可能选择合作。

对卖家来说,要想走出 “囚徒困境”,就得让买家相信你是 “令狐冲”,而不是 “田伯光”,也就是要发出可信的信号。商品品质越难在购买前评估,信号就越重要。比如香水,买家很难仅凭描述判断味道,所以香水品牌喜欢在杂志中提供小样。还有减肥产品、强调耐用性的商品,买家很难提前评估效果,“无效退款”“延长保质期” 等承诺就成了卖家发出的信号。

但新问题又来了,买家凭什么相信你会兑现承诺?在当下的电商环境里,很多卖家努力发出的信号,最后都失效了。精心装修店铺、制作优质详情页,会被地摊货卖家复制;实物拍摄的图片,比不过盗来的精美图片;积累的好评和信用,也敌不过刷单造假;用心经营的品牌,会被山寨旗舰店冲击。劣币驱逐良币,这就是 “囚徒困境” 带来的无奈结局。

“囚徒困境” 不仅是卖家的困境,也让买家失去了获得更高价值回报的机会,更是整个电商环境面临的难题,是天猫淘宝需要正视却一直逃避的问题。如果马云能直面这个现实并做出改变,短期内可能会损失部分销售额,但从长远看,能为买家、卖家和平台创造更高的价值。反之,如果在天猫淘宝,信号都失去了作用,那么未来能挑战马云的,很可能是搭建起有效信号释放平台的人。

五、卖家破局,未来可期

作为有战略眼光的卖家,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从 “囚徒困境” 模型中,我们看到了关键问题,这就需要发挥创造力,思考如何持续向买家发出有效可信的信号。商业充满神秘,我们无法参透它的本质,但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角,获得新洞见,激发新灵感。“囚徒困境” 这个理论,就是帮助我们磨砺商业思路的好工具。深入了解它、巧妙运用它,或许就能在电商这片红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局之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囚徒困境有哪些现实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