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5-4-18 17:06:19

《鬼谷子》第三篇:内揵术第三章:得其情,乃制其术


(1)

原文

言往来,先顺辞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

译文大意为:

在交流中,首要的是言辞要和顺。善于应变者,能够准确把握形势,顺应天时,巧妙调整策略以适应阴阳四季的更迭,运用智慧管理民众。观察他人谋事的方式,可以洞悉其意图和志向。若提出建议不合时宜,说明还有未明了之处。当意见一致却未能深入人心,表面关系虽好却缺乏真实的信任。当事与愿违时,说明所采取的策略未能与实际情境相契合。因此,保持远距离的亲和力,必有背后隐藏的恩德;近距离显得疏远,则是由于志向不同。即使身处高位却未得重用,是因为策略并不恰当;即使离去,若有人再次寻求帮助,则意味着事情仍有机会;每日出现在面前却不被任用,是因为所施策略与需求不合;而远远听到声音便心生思念,是因为双方的谋略已经相互契合,只待时机成熟便可付诸行动。因此,不了解事情的类别就贸然行动会导致逆境,不了解实情而妄加评论则会招致非议。真正了解事情的实情,才能掌握运用策略的时机。这样方能在各种局面中自由出入,灵活运用,如门之开合自如。

(2)
“少提意见,多干活”。这句话常常是公司里的老员工说给新员工听的。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却忽略了解公司文化和团队需求的重要性。在看到领导做出一些决定时,他们有时候会觉得领导的决定不妥,而贸然提出意见,但这样做,往往会因为缺少对决策背后复杂情况的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因此,职场新人应当学会观察和倾听,在深入理解企业文化和团队需求的基础上,再谨慎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提得恰当,前途无量;提得不当,前途堪忧。在职场上,不能贸然在考虑不周全的情况下提出意见。不然,不仅可能错失成长的机会,更可能在无形中削弱自己的影响力。谨慎的言语和行动,才是职场中长久发展的根本。

因此,职场如战场,策略与时机至关重要。明察秋毫,方能辨识事务本质;谋定后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内揵术的本质即是深思熟虑后方能显现其效。策略需根据时势而调整,如同随风之叶,顺水之舟。若能因势利导,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则可无往不利。然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他们往往急于求成,忽略了内揵之术所强调的耐心和洞察力。

(3)
我们要记住以下六种人际现象揭示的本质:

1. 看似疏远却关系亲密:因有暗中相助的恩德(阴德)

2. 看似亲近实则疏离:因志向根本不合

3. 主动投效却不被重用:因策略未切中要害

4. 离开后反被召回:因其预见之事应验

5. 朝夕相见不受重视:因措施不合时宜

6. 遥闻名声即生倾慕:因谋略契合待决之事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先洞察事情本质,再通过深思熟虑,做出决定。这样才能避免决策失误。例如,在团队合作中,一个成员看似默默无闻,却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而那些频繁表达意见却缺乏实际贡献的人,可能会逐渐失去团队的信任。只有当我们的行动与洞察并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成功的脉络,掌握事态的主动权。

最后,本章主要阐述了三大处世要义:

1. 认知维度

强调“上察天文,下观地理”的系统思维

提出“得情制术”的情报方法论

揭示“事有不合,必有所隐”的深层逻辑

2. 关系辩证法

解构表里不一的六种人际关系

指出“阳亲阴疏”的权谋本质

建立“时空转换”的动态认知框架

3. 实践方法论

主张“因势而谋”的应变哲学

强调“待机而动”的决策智慧

传授“可出可入”的控场艺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鬼谷子》第三篇:内揵术第三章:得其情,乃制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