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第三篇:内揵术 第四章: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1)
原文: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取《诗》、,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悟,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译文大意为: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见之名来掌握万物。凭借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从《诗》等典籍中汲取智慧,综合权衡利弊,审慎抉择进退。先要合作就运用内在智慧,若需疏远则借助外在策略。内外兼顾,洞悉规律,预见未来,果断决策,确保无失误。如此,方能建功立德,治理民众,促进产业繁荣。若上位者昏庸,下位者混乱,则需灵活应对,保持内心清明,外不受干扰,顺应时势,进退自如,方为大智慧。
(2)
圣人的大智慧,先见之明都源于对万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深刻洞察。他们也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然后再参考先人的智慧结晶,逐步提升自身的认知与判断力。也正是这种对万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使得圣人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他们不仅善于从经典中汲取智慧,更懂得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最恰当的应对之道,实现内外和谐,成就非凡事业。
观察事物,要深入其本质,只有洞察本质,才能把握其运行规律,不被表象迷惑。在实际应用中,所有事物都有其本质和内在规律。例如:一个公司开始缩减成本,开始裁员、优化结构,看似是财务策略,实则是战略调整的前奏,预示着市场风向的变化。深入剖析,方能把握公司真正的意图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自己所在的公司所作出的决策,结合市场动态,来分析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辨方向。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看清本质后,便能随机应变,为自己的前途增加几分胜算。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我们无法做到像圣人那样洞悉一切,但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圣人留下来的一些精华,并实践应用,提升自身洞察力,增加在内卷中的竞争力。
(3)
核心概念解析
1.内揵之术:通过道德感化建立内在默契
2.外拒之策:运用权谋应对外部变化
3.环转因化:灵活变通的处世哲学
4.退为大仪:以退为进的终极智慧
思想价值
这段文字集中体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核心思想:
1. 强调“先知”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经典学习(诗书)提升洞察力。
2. 提出“内外相应”的辩证思维,注重内在修养与外在策略的统一。
3. 倡导“因势利导”的应变智慧,主张在动态变化中把握主动权。
4. 包含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的“进退之道”,既有进取的韬略,又有退守的哲学。
应用启示
1. 现代管理中可借鉴其“内外结合”的系统思维
2. 危机处理时可参考“环转因化”的应变原则
3. 个人发展需注意“知进知退”的平衡智慧
4. 决策过程中应注重“损益权衡”的分析方法
这段文字虽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其蕴含的辩证思维和策略智慧,对当代政治、商业和个人发展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写到这里的时候,第三篇:内揵术共四章也全部完成。内揵术的精髓在于通过内在修为与外在策略的有机结合,实现个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它和捭阖之道、反应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纵横家的智慧体系。内揵术强调内在修为,捭阖之道注重言辞策略,反应术则侧重洞察人心。三者结合,方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复杂局势,达到内外兼修、进退自如的境界。
页:
[1]